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热衷网络购物以及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数字时代,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如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历事害得腱鞘炎。
温晴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相反,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老年人群体中并不罕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网友的数量快速增长,对线上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老年人在网络使用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如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热衷网络购物以及被诱导打赏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1.53亿人,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甚至达到6小时,他们成为了“银发低头族”,着迷于刷短视频、交友婚恋、网络购物等活动。
然而,老年人沉迷网络的后果不容忽视。首先,这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和电脑会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的问题,甚至引发腱鞘炎等疾病。其次,老年人缺乏对网络的辨别能力,容易轻信网络谣言和骗局,造成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损失。此外,老年人的网络购物热情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他们容易受到主播的引导,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甚至对网络直播中的虚拟货币进行打赏。
在面对老年人的网络困境时,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教他们如何设置安全措施,辨别网络谣言和骗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政府可以完善立法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保护老年人网络权益的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
此外,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他们也应对自身的内容负责。平台管理者应对含有误导、欺诈等内容和行为采取及时的措施,并设置便捷的投诉机制,方便用户举报和查处违规行为。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着重打击对特殊群体进行不当引导消费的主体,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电视购物在中国掀起了一波热潮,许多人因为受到电视广告的影响而购买了不必要的商品,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电视购物行业的监管,提高了消费者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防止了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面对老年人的网络社交困境时,我们不仅需要政府和互联网平台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成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其中。社区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提供老年人的线下社交场所,满足他们对社交的需求。同时,媒体和记者也可以加大对这一问题的曝光和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
在投资方面,随着老年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对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开发一些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帮助他们管理和增加财富。此外,也可以加大对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投资,如开设专门的线上健康养老平台,提供健康咨询、医疗服务、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支持。
总之,老年人的网络社交困境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健全法律和政策,完善互联网平台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便利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投资机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