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6人采食野生菌 4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抢救中
据贵州省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近日发生了一起因采食野生菌而引发的中毒事件。根据报道,共有6人在自行上山采摘杂菌后,回家烹饪食用后出现了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其中4人病情较为严重,被及时送往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抢救。
经过医生的辨认,这四名患者采食的杂菌中包括了亚稀褶红菇、牛肚菌、新苦粉孢牛肝菌、苦牛肝菌等。其中,亚稀褶红菇含有剧毒,通过烹饪也无法分解其中的毒素。医生介绍,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如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
据调查了解,这起事件发生在贵阳市周边山区,这也是贵州省较为常见的野生菌采摘盛地。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一些民众在野生菌的识别和食用上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含有剧毒的菌种,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生命危险。
在历史上,我国也曾发生过类似的采食野生菌中毒事件。1994年,云南大理地区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采食野生菌中毒案件,造成了上百人中毒,其中数人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案例。随后,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野生菌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了对民众的食品安全教育,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针对此次贵州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专家表示,公众应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随意采摘和食用不明身份的野生菌。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野生菌资源的管理与监管,规范市场的经营和销售行为,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此外,关于野生菌的食用,全国各地也有一些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例如,北京市在2016年发布了《北京市野生菌监管办法》,明确了野生菌的种类、生产经营许可要求、销售要求等。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可以有效保护公众的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这起贵州野生菌中毒事件再次提醒公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野生菌资源的管理与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的安全与健康。对于广大投资者,尽管这起事件与金融投资关系不大,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也应关注企业的合规性和管理能力,以避免因企业违规经营而导致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