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主动延毕:选择权需尊重,毕业非唯一出路

近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研究生延毕现象的深度报道。文章提到,像小安、陆岛和连琨这样的研究生选择延毕并不罕见。他们选择延毕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因为眼下的考研大计,在延迟毕业后争取更多时间备战;有的人则是在专业选项和知识体系上出现了短板,需要更多时间来修补和提升。同时,也有人想主动挂科作为拖延的手段,但导师和同学们都不认同这种消极的选择。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原因和投资等四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探讨。

一、历史与背景
作为中国出现得相比较晚的高等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起步并发展壮大。近些年,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高端化。然而,研究生教育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赶上短期内规模的增加和需求的上升。与毕业生就业相比,研究生导向的学术研究和科研任务更重,而这些任务的完成常需要更长、更深入的时间。同时,研究生教育的分布和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导致了同学们在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研究生延毕现象的出现提供了背景和空间。

二、延毕的原因
1. 专业不适
在选择研究生专业时,许多学生并没有准确预测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而在完成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或许才意识到所选专业并不在自己预期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延毕并重新规划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路径,成为了一个注重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的积极选择。

  1. 考研需求
    高等教育中,研究生的学位证书对于就业和升迁亦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术功底和竞争力,一些学生可能选择延迟毕业,争取更多时间来备战考研或研究生学习。

  2. 技能增强
    一部分同学在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也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或实习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然而,这些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更加耗时和精力,因此一些学生会选择延毕以便完成他们所追求的技能增强或实践任务。

三、延毕的分析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教育中较为成熟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生延毕现象也不可怕。就个人而言,研究生阶段也是个人能力提升、思维深度拓展的重要时期。可以说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业之外,还应注重专业技能、实习机会、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提升。

而对于社会和经济而言,研究生延毕则是一件成本较大却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个体层面,学生的延毕可能导致学费和生活费等支出的持续增加;而在社会层面,研究生延毕也可能导致减少了新增的人才资源。然而,在另一方面,通过扩大研究生教育服务,开展多元化培养形式,可缓解一部分研究生延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金融投资建议
从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报道来看,研究生延毕现象不仅不罕见,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大量存在。对于投资人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技能、实习经验等比学分更重要
    研究生毕业证书的重要性在有限的度量下已经得到了证明。因此,对于需要就业的学生或追求职业发展的学生,学分或毕业时间并非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在选择公司或项目投资时,也应注意较其所证明的技能、实习经验等相对更重要。

  2. 注重长期投资
    从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价值证明看,研究生学习是长期性的。对于准备投资研究生的公司或者个人,要注重长期投资,建立和培养合适的人才队伍,以稳定和长远的眼光发展自己和市场。

  3. 报酬不同,投资回报也不同
    在招聘行业,不同专业、行业、职位的延迟毕业对于薪资影响不同。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也要谨慎选择投资标的,不同的职业需求和市场反应会为投资带来不同的回报。

总之,研究生延毕现象的存在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延续自己渴望的在校时光是值得珍惜和维护的权利。对于投资人而言,则需要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注重长期投资和长远眼光,以稳定的态度面对研究生延毕现象。

登录注册后才能评论。